2024年12月1日,由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北京律师法学研究会、上海市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主办的“2024律师法学研讨会暨第三届京沪律师论坛”在中国政法大学(海淀校区)成功举行。
本次活动在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的有力指导下,联合了山西、吉林、黑龙江、浙江、河南、湖北、广东、四川、贵州、深圳等多个省市的律师(学)法学研究会共同举办,并得到了协办单位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北京君树律师事务所、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承办单位数字瀛和以及众多支持单位和赞助单位的大力支持。
会上,“双师联动百城千所万师工程”在韩晓武、周惠、王进喜、刘瑞起、徐家力、马靖云等嘉宾的共同启动下正式拉开帷幕,该项目采用律师与社会工作师联手,社会工作事务所与律师事务所融合开展服务的方式,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会上,特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研究员李晓壮围绕“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展开探讨,引发了与会者的深入思考。
百城千所万师工程介绍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基层矛盾呈现了多发化、多元化、复杂化等趋势。基层矛盾涵盖了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物业纠纷、土地纠纷、劳动争议、消费纠纷等多个领域,很多矛盾涉及居民、业主、物业企业、用人单位、消费者等不同主体。这给基层治理和平安建设带来了极大地挑战。
北京律所法学研究会与北京立德基层治理智库联合发起的“双师联动”模式,旨在发挥律师擅长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为权益受损者 “代言”、为法治秩序 “站岗”的特点,社工师扎根社区,怀揣人文关怀与同理心,擅长从心理疏导、关系修复、资源链接等维度化解生活矛盾、温润社会肌理的特点,为基层矛盾化解开辟全新路径。
社会工作师与律师的联动,可以将社会工作的人文关怀与法律的硬性规范相结合,实现法理与情理双轨并行,既能助于律师为当事人提供更加贴合实际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又能助于社会工作师的专业性和有效性,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心顺。这种联动有助于双方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形成优势互补局面,共同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
经过在北京的试点、在京津冀的再试点,现在决定面向全国启动“百城千所万师”工程,全国范围内编织一张密实的基层治理服务网。“百城”是指覆盖上百个城区、县城,“千所”是指动员上千家律所和社工事务所(或服务中心)共同参与进来,“万师”是指团结凝聚万名律所和社工师投身其中。依托双师联动机制,服务更大范围的区域发展与平安和谐。这是规模空前的资源汇聚与力量集结。这一工程不仅有助于夯实基层法治根基,将法律触角延伸至城市街巷、乡村阡陌,让民众在家门口便能享受专业法律服务;还能强化社区服务韧性,社工师借助律所专业支撑,拓展服务边界、提升服务质量,在诸如老年人权益保护、未成年人关爱、基层矛盾化解等工作中,融入法治理念,保障帮扶合规、权益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