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批判性思维、自我觉察、运用自我、跨群体工作、管理者和社工共同进步醍醐灌顶

汇总:于凯
2020-03-16

社工会客厅第一期海报@凡科快图.jpg

详细过程请点击此处查看访谈视频


社工思享家小助手:除了督导之外,社工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道宁咨询刘天歌老师:除了督导之外,社工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批判性思维和自我觉察及反思也是两个很重要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并不是说要评判别人,而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批判性思维在社工来说,指的是社工可以用客观或者无偏见的方式去看待服务对象,而不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直接下结论,比如,我们的社工在工作中很可能就会“跟着感觉走”,会不由自由得根据自己认为的常识去工作,结果就是“案主怎么不理我了”,这就说到另外一个能力,自我觉察和反思的能力。


社工要能够分得清楚职业的自我(professional self)和生活中的自我(self),才能和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而不是“朋友”关系。在工作中如果能够对自己和服务对象的互动进行觉察反思,就有机会退后一步,从客观的角度或者上帝的视角去检视自己与案主的互动,探究偏见产生的原因,这种觉察和反思还能够帮助社工去看社会环境和成长环境对自己的影响,这样才能更好得了解自己,在为案主服务的过程中减少反移情的产生。


社工思享家小助手:现在社工行业年轻的社工较多,在疫情期间容易出现负面情绪,您对一线的年轻社工有什么建议么?


道宁咨询刘天歌老师:社工的自我照顾,这点在社工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略。为什么我们认为社工的自我照顾很重要呢,因为“医生靠手术刀,律师靠法律,社工靠自己”,社工自身就是工作的好工具,只有把自己照顾好了,才能更好得工作,如果我们社工自己都觉得焦虑抑郁,和服务对象一起工作的过程中,专业关系难免会受影响。社工把自己照顾好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避免职业倦怠的发生。


社工思享家小助手:社工机构在疫情参与中很多时候处于被动,身为社工机构的负责人,您有什么想法?


睦友李璐龄老师:我在之前同一些机构负责人的交流中,大家都会谈到疫情对于机构运转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身为一个社会工作者,会有反思,疫情期间我们能做什么?我们的社会工作者专业优势,专业能力够么?社工是否具备了应有的专业能力?是否有足够的社工掌握危机干预的能力呢?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直接开展和介入疫情相关的服务?我想,这些需要我们去思考,趁着这次疫情梳理一下。


社工思享家小助手:您怎么看待在整个疫情期间社工发挥的作用呢?  

                             

睦友李璐龄老师:我们看到,有一些社工机构在2月中下旬就关注到一些弱势群体,并开始发声,这些发声也有传达到决策层的,后续也影响到了政策的发布。但是对于政策的推动来说,社会工作者比如其他职业来说还是弱一些,但这也是因为我们行业比起其他行业来说还是比较年轻的,需要稳步发展。


某社工:一些一线社工已经在参与社区(项目购买方)的工作,但是机构没有复工,这样的情况下,一线社工没有工资,这个问题您如何看待?


睦友社工李璐龄老师:这里需要界定参与社区工作时“身份”的概念,一线社工在参与社区工作的时候是以机构社工的身份,还是说以一个志愿者的身份自愿参与社区服务的,如果是前者。那这就成为了需要机构去判断的问题,一线社工需要和机构的管理人员和机构上级去反馈这个问题,向机构上级反馈社区需要工作,而是否以工作者的身份去社区参与工作,这个需要社工本身和机构管理者达成一致,机构管理者同意才可以。一线社工在这个过程中做到发现需求,并反馈需求,这就完成了自身在这个过程的角色,后续的工作需要机构的管理者做出决策后给予安排。


社工思享家小助手:在疫情期间,参与疫情工作的社会工作者与不同抗疫群体需要协作,您怎么看待社工与不同群体之间的合作呢?


睦友社工李璐龄老师:社工机构应该培养社工与不同的群体之间一起工作的能力,在疫情期间,社工需要与防控疫情参与的主体一起工作,与政府部门、社区工作者一起,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社会工作者拥有跨团队,跨学科一起工作的能力,这是在平常工作当中应当对社工进行培养的能力之一。

社工思享家小程序.jpg

社工思享家小助手:这次疫情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很多社会工作者开始学习新媒体运营,您怎么看待?


睦友社工李璐龄老师:我们从事这份工作,可以与时俱进的进行各项能力的学习,我们看到很多线下的研讨开始搬到线上来,很多社工机构也在协助购买方做线上的服务。这时候我们就要思考,我们的一线工作者在利用新媒体方面的能力如何、如何在线上带动服务对象的参与?疫情也给了社工和机构一个学习的机会,可以提升社会工作者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平常社会工作者的办公具有分散性,我们现在发现线上做培训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疫情期间一线社工的线下服务比较少,机构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对社工进行培训,提升能力,培养人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线上培训这个方式,是目前大部分社工机构都可以做到的事情。


社工思享家小助手:作为机构的负责人,在这次疫情期间对您个人带来的思考有哪些呢?


睦友社工李璐龄老师:对于机构的管理者来说,这次疫情带来的反思也有很多,如何做好现在的业务?如何恢复机构常态化的运转?遇到危机事件时,如何面对机构的管理?对于机构管理者如何进行一个提升,需要找到能力的短板,只有机构管理者和社工共同进步,才能助力行业的发展。


某高校老师:我是一个高校老师,我想咨询一下疫情期间对社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社工机构是否会大幅度压缩用人计划,会不会造成社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危机?


北京同福安总干事李孟:当然,目前是观望的态度,但是对未来我是一个看好的态势,目前来看未来的工作核心在一线,包括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等。一些基金会和政府研究课题在关注公共卫生防御板块方面的研究,社会组织将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这种情况下一个稳定的人才供应就非常重要。社区治理,社区建设,医务社工,公共卫生方面可能会大规模的爆发需求。其次疫情期间延误的大量的政购项目可能会涌向社会组织,这样的工作量也会使得社会组织需要社工专业毕业的人才,所以我对疫情结束后的社工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还是持利好的态度。



详细过程请点击此处查看访谈视频


点击此处查看本栏目所有内容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