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主要是征求意见,欢迎批评指正和咨询合作。
合作伙伴类型
一、联合发起人(5位,区域性有较大影响的社工机构,获得过省部级荣誉,人员规模在30人以上的,认同中心规划)
二、专家委员会专家(9位,面向教育专家、资深实务专家和企业家)
三、研发导师(20位。面向在校博士生和大学教师教授,基层主要领导)
四、研究人员(面向在校生、实务工作者和中青年教师,每年根据当年研发主题需要挑选20位)
如果社会工作不能能满足主要的社会需要,
并在服务设计与沟通方面处于领导地位,
那么他将成为听命于其他专业的仆人;
如果不能提供领导人才,那么将失去对该领域的控制。
(1973年,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学者赛瑞sarri)
社工行业技术研发中心是
共享实验室、创新联合体
专业共同体和行业知识库
为什么建社工行业技术研发中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
2020年5月29日在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中指出,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勇于攀登科技高峰。 | |
只有核心技术捏在自己手里,才不会被别人扼住喉咙。也就不用再看着别人脸色发展。 | |
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就能养活中国。 |
立德智库团队创办人张跃豪:
成功的企业都很重视技术研发,而我们社工机构却很少有。
社工服务必须从活动累加的原初状态转向问题导向的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阶段,否则社工就无法成为真正的社会治理主体。
缺乏有效的服务技术是社工机构一直无法取得突破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们就是针对行业需要技术研发,
而很多机构尚无人力和财力开展研发,
提出建设共享型技术研发中心,
帮助机构更好服务和发展。
各机构将会从中心获得:
获得互补性资源和能力
降低成本,缩短周期和分摊风险
以技术复制实现人才快速培养
更好地满足购买方及服务对象需要
可借鉴的案例库、项目书库
实用的服务技术与方案
展示服务成果的载体和机会
将骨干培养成专家的机会和通道
增加更多项目的可能性
······
北京立德智库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社工行业发展研究与技术创新。
拟融合政府与社会、政策与理念、理论与实践,专家与实务工作者的优势,
为基层社会治理人才培养,理念倡导、方案设计和技术创新,提供专业、精准、系统的解决方案,
用管用、高效的技术创新提升中国社工服务的品质和专业影响力。
阶段性直接成绩:
完成了3个街道的社区治理发展规划
持续为5家社工机构提供专业服务技术
已为行业新入职员工、中层骨干开展了6期培训班
完成了行业协会委托的2项课题研究
内部产生日志3万多条,工作反思2000多篇
600多个社工服务项目的执行设计和管理经验
2019年底上线了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社工思享家
服务项目
社工实务专家成长营:培养一批具有从做法探索到技术模式、从缤纷实务到规律理论、从基层服务到顶层设计能力的、倡导型、研发型实务专家。
技术品牌共享网络建设:运用立德社工团队在10年服务和发展中积累的经验,建立品牌技术共享网络,为成员机构提供及时、适用、实用的专业支持。
基层社会治理咨询规划:紧密结合中央精神、专业理论和各地实践,为区、街乡镇的基层社会治理进行咨询和中长期规划。
五方论坛(大型行业倡导):定期举办政府、社区、社工组织、企业、学者五方参与的主题论坛,推荐经验模式和优秀案例,传播理念方法和技术。
五航计划(面向社工和社区工作者):面向新入职社工的起航计划,面向机构中层骨干的远航计划,面向机构负责人的领航计划,面向督导人员的导航计划和面向跨界从事社工服务的引航计划。
社工本土服务案例库:每年与高校教师和资深社工合作评选具有本土特色、元素的本土服务案例,借此建立案例库,供同行和教育工作者使用。
申请制:个人申请加入,共享内部成果共享、知网等资源
课题制:筹措资金设立课题资金,供研究人员使用
师徒制:名校博士高校教师组成导师团,结对研发
共享式:秉承共建共享,既是研发者又是享用者
虚拟式:通过企业微信等科技端进行联络和合作
专题式:组建研发小组,围绕主题定向研发
01
有一线社工实务经验3年以上,在机构担任中层以上职务,本科以上学历,愿意为行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人员
02
在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社区、社工、党建研究的工作者,职称不限
03
面向在校社工学生和一线社工
04
面向基层政府、社区主要领导
研究人员的发展路径
助理研究员(条件3)
副研究员(条件1或2)
研究员(从副研究员中产生,或条件2、4的优秀者)
高级研究员(从研究员中产生,或高校知名教授)
01
获得中心颁发的聘用证书
02
得到导师或名师的专业指导和培训
03
推荐成果在专业刊物上发表
04
共享中心内部的成果
05
申请内部基金,成果在专业期刊发表
06
参加智库类项目的执行并获取报酬
07
成为签约培训师,参与各地的培训
08
参加五方论坛,观点在央媒传播
09
畅享中国知网百万篇学术资源
10
合乎标准的案例和文章,优先在权威出版社的书籍上登载
研究人员履行的义务
01
定期参加线上讨论或线下交流
02
完成中心(导师)安排的学习和研发任务
03
爱中心、建中心,为社工事业增光添彩
04
每年缴纳一定的服务费
发起人简介:
张跃豪 男,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社工系,硕士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应用社会学专业。毕业后留京做了5年的基层公务员,受嘉奖一次,立三等功一次。2010年,他怀揣着“政府界不缺一位优秀的处长,社工界缺一位先行的学长”的梦想,端起社工创业的“泥饭碗”,创办了立德社工团队。
他带领立德团队在残障服务、社区治理、党建助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口碑,团队也因此获评北京市委授予的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北京好人等集体荣誉40多项,他个人也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和北京市首批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等20多项荣誉。同时还是大连海事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的社工硕士专业校外导师。
2019年,张跃豪带领团队制订了二三规划“知识加工战略”,希望用专业的服务为社工发展、社区发展探索道路。
2020年,筹备多年的立德智库服务项目陆续面市,他希望大家能同心协力,共创共享,实现社工的高质量发展。
联合发起人简介:
李璐龄,社会工作硕士,社会工作师(中级),现任北京睦友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西城区睦友社会工作事务所总干事。中国社会工作学会理事,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精神医学和心理健康分会青年委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导师(校外),北京市西城区社会工作者联合会会长(代)。先后就读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学习社会工作、社会服务管理专业。从事社会工作行业十余年年,拥有丰富的社区发展、老年服务、机构管理等方面的实务经验。曾荣获全国优秀老年社工、北京市首批社会工作领军人才、首都最美社工、北京市“民政榜样”、西城区“百名英才”等荣誉,入选教育部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其主持的项目被民政部评为首届全国优秀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二等奖。
加入进来,我们一起为社工事业奋斗吧!